J9九游会官网J9九游会官网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是企业参与数字经济建设、应对信用监管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企业经营能力、提升信用管控能力的迫切需要
在信用管理数字化过程中,企业面临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信用管理意识薄弱、缺乏信用管理沟通机制、信息化发展滞后、数字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建议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实施“一三五步走”发展战略,即构建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数字化信用管理机制,达到全业务覆盖、全链条控制、全过程跟踪,实现对企业信用风险的闭环管控。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0.2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的地位,同比名义增长10.33%,已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数字经济对自身转型发展带来的影响?如何探索信用管理数字化的实施路径?本文阐述了数字经济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机制,明确了当前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的概念及痛点,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变革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提出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一三五步走”发展战略,以期为转型期迷茫困惑的企业提供一定参考。
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向他人申请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其实质是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的管理活动。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客户资信状况的分析、授信的执行、应收账款管理、催收逾期账款、利用信用数据开拓市场等。
企业信用管理目标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演变,从2014年开始国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由自身内部信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逐步涵盖诚信自律制度等内容。2019年国家提出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数字经济与信用经济开始融合发展,对企业信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及发展历程的演变见图1。
企业信用管理人员主要面临外部制度环境、内部诚信自律制度建设和技术进步三方面的新变化。
在外部制度环境方面,面临应对政府的市场信用监管措施变化、应对政府的金融信用监管措施的细化、应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失信惩戒和约束机制、适应政府对商账追收作业的规范、使用信用修复服务、应对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变化。
在内部诚信自律制度建设方面,需着力于建立企业内部诚信体系,参与行业信用体系的诚信评价制度,响应政府提倡的信用承诺制,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建设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在技术进步方面,面临适应大数据环境及大数据征信、采用信用和金融科技方法、运用平台技术、宣贯信用标准、对营销渠道、供应商及电子商务实施专项信控、建立和实施产品追溯制度等挑战,可见,信用管理的工作要求随着新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
本文围绕信用管理的五大基本功能,即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追收和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阐述数字经济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机制。
企业信用管理的首要环节就是采集信用信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而数字经济所呈现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能够为信用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交易提供便利,借助强大的数据和平台支撑,使得主体的信用信息能够更加高效精准地生成、获取和流通,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数字经济通过强化信用信息运用,进一步拓展信用信息在市场交易、招投标、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投融资、信用评价、风险预警等多领域的运用,将主体信用与数字身份相结合,强化信用约束,但大数据运用合规管理与隐私保护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企业信用管理的第二个环节就是授信。数字经济能够运用大数据提供更加丰富的信贷产品,通过发挥数据信用价值,能够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以人民银行为基础的金融征信信息、征信评级等商业信用信息、互联网平台信息的多维融合,帮助授信主体更加精准地判断主体的信用水平,使得授信过程更加快捷便利,帮助有融资需求的主体快速匹配对接信易贷产品,提高融资便利性。
应收账款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难点。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数字化信用风险评估技术出现。企业通过采取风险识别、应收账款资产穿透、智能分析与风险预警等措施,实现全方位的信用风险研判。此外,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应收账款链和服务平台的出现,能够有效降低应收账款管理难度。
商账追收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手段。数字经济为企业提供了海量的风险舆情信息,企业基于合作对象的不同风险类型对其进行分类和管理,能够创新商账追收管理方式。例如,在商账追收过程中,企业能及时跟踪合作对象法律诉讼、被执行人信息、公示催告、股权冻结和经营异常等风险信息,便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商账追收策略和催讨措施,提升商账追收成功率。
企业信用管理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涉及选择信用评级征信机构、采购信用大数据服务等。数字经济推动了征信评级技术手段革新,例如在大数据征信评级领域运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不同来源和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主体的“信用画像”;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能够发现信用信息之间的潜在联系,多渠道刻画主体信用水平,实现信用评级和信用评价的智能化。
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是指企业对信用管理过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流程化的打造,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信用管理效率。同时,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也指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对信用管理进行变革和再造,要求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以数字化手段打通企业销售、财务、生产、设备端等信用管理流程和环节,有效链接客户、供应商、合作方等上下游资源,通过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实现管理流程化、数据可视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是落实国家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是企业响应参与国家数字经济建设的积极行动。企业通过信用管理数字化,能够实现整个信用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和高效化,降低信用管控风险,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从多个层面出台政策文件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例如,2019年,国家提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形成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机制。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国市监信发〔2022〕6号)指出,市场监管系统将全面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2022〕25号)提出,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度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方面,进一步发挥信用的重要作用。企业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参与主体,开展信用管理数字化是企业应对信用监管、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切实要求。
信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展示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手段,是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过去企业通过赊销扩大销售规模进而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而现在一个企业如果缺乏信用,将在市场开拓、获取客户、获得信贷支持、品牌推广等方面受到掣肘。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能够将数字化手段与信用管理流程相衔接,是加强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明智选择。
当前国内信用风险仍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和企业中暴露,主体失信行为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对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用管理数字化能帮助企业运用科技手段,对企业信用管理进行风险缓释,防控上下游企业拖欠账款造成的流动性短缺和坏账风险。当企业出现拖欠逾期时,信用管理数字化能及时对相关风险进行预警提示,为企业提升风控能力提供有效手段。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鼓励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系统地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其信用管理能力也需要相应配套提升。目前,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影响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推进。
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企业并未全面意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信用管理制度,普遍存在信用管理职能部门不清晰、信用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信用管理体系监督考核机制等。在企业开展信用管理的过程中,将推进数字化信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经营规划和目标,并形成制度规范且严格执行的相对较少,特别是中小企业。
企业管理者普遍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应该如何提升信用水平、加强信用管理,管理者的认知还不到位,较少配备信用管理部门和培训专业信用管理人员。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一方面,因忽视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考察,使得上下游合作企业信用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因对自身信用的忽视,出现合同违约、被行政处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限制高消费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声誉产生了不利影响。
企业信用管理涉及大量的信息,关联不同的部门,且经常与不同部门沟通协调,因此,为使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能够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在部门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层对信用管理的重视度不高,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数字化手段的了解和掌握不及时,对客户信用评估和信用信息掌握存在一定滞后性,导致企业数字化信用管理整体效果不佳。
信息化基础是企业推进数字化信用管理的重要因素,但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滞后,表现在信息系统缺乏或单一、数据治理机制不完善、数据质量较低,部分企业对新型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不够充分,尚不能满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数据要求,无法适应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企业对信用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何将信用管理和数字化有效结合仍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一些管理人员对数字化信用管理仍处于观望状态,转型和变革的动力不足,缺少相关资源的投入,具备信用管理和大数据复合背景的人才储备不足,导致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进程缓慢。
五、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的实施路径──“一三五步走”发展战略
推进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应从上至下进行合理有效的顶层设计,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可采取“一三五步走”发展战略。其中,“一”是指设立一个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责任人,负责整体评估企业数字化信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三”是指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建立数字化信用管理机制;“五”是指在每个环节采取五步对应的信用管理数字化应对措施。通过构建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数字化信用管理机制,达到全业务覆盖、全链条控制、全过程跟踪,实现对企业信用风险的闭环管控。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实施路径,如图2所示。
在事前防范环节,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主要是通过建章立制来防范风险,从建立失信行为认定库、建立信用承诺制、落实失信行为管控及应对措施、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机制、合理选择信用报告服务等方面展开,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失信行为认定库。企业应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印发的《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2年版)》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失信奖惩规定的相关内容,梳理失信行为认定标准,明确企业失信行为的主要类别和内容。
第二步,建立信用承诺制。明确各方在开展信用承诺中的责任,组织开展企业信用承诺签署和公示。
第三步,落实失信行为管控及应对措施。针对已建立的失信行为认定库,应进一步明确对各类企业失信行为的控制措施,落实失信行为事前风险点和事后应对关键点。
第四步,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机制。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客户及上下游企业开展资信评估,科学评估主体的信用状况,为授信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步,合理选择招投标、评级等信用报告服务。企业应选择具有资质牌照的信用服务机构出具信用报告或采购信用大数据服务。
在事中管理环节,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从建立信用信息库、制定授信标准、强化上下游信用分类管控、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引入开发信用管家系统等方面展开,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信用管理过程的科学化、高效化。具体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信用信息库。以企业公共信用信息为基础,以企业内部及上下游信息为依托,以第三方大数据采集信息为辅助,发挥信息化手段支撑作用,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库,对接“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整合企业内部及上下游信息资源,逐步完善企业信用档案。
第二步,制定授信标准。企业应针对每个客户或上下游企业建立授信上限,并把相互联系的授信对象综合起来分析风险暴露,确定授信延期时限和赊销金额。
第三步,强化上下游信用分类管控。针对不同信用状况的供应商和客户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供应商及客户失信行为的跟踪和通报。
第四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应收账款进行期限管理,制定不同到期日的应对措施,严格控制应收账款规模。第五步,引入或开发信用管家系统。对客户或上下游企业发生的失信行为及时预警,预判其信用水平可能发生的变化。
在事后处置环节,企业信用管理数字化主要是加强失信行为发生后的应对和处理,从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加强账款催收与处置、宣导企业诚信文化、加强员工信用培训、申请信用政策补贴等方面展开,具体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信用修复机制。2023年5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改委令第58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对失信行为的认定形式和修复流程进行了规定,企业应遵照《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信用修复流程完成失信问题整改,并向相关网站及认定单位提出申请,及时移出失信名单,降低失信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二步,加强账款催收与处置。若出现逾期应指派专人负责账款催收,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和合法的讨债方式,运用多维度手段对应收账款进行回收。
第三步,宣导企业诚信文化。积极开展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和品牌提升,将信用转化为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加强企业的诚信经营意识塑造。
第四步,加强员工信用培训。向员工普及信用管理和信用修复的相关知识,宣贯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等国家标准。
第五步,申请信用政策补贴。企业应梳理相关部门出台的信用补贴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补贴申请,及时享受信用红利。
在信用监管机制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信用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背景下,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信用管理数字化为抓手,打造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信用管理机制,能够有效防控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各类信用风险,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作者: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何雅婷(四川大证信用评级有限公司)